全国
全国咨询热线:

切换城市

全部城市

联系我们

北京空放贷款

地址:

Q Q:

电话:

邮箱: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贷款空放案例解析: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高风险操作

时间:2025-06-19 11:59:47 作者:小编 点击:

一、什么是贷款空放?

贷款空放,通俗来说就是“虚假发放贷款”,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在没有真实放款的前提下,通过制造虚假借款合同、走账流水、虚构资金投放过程,使贷款数据在账面上完成,但实际上资金未真正进入借款人账户或未用于约定用途。这种操作往往涉及内部人员与企业、个人的合谋,带有明显的违规甚至违法性质。

在传统金融系统中,贷款业务一直是重要的利润来源。而空放贷款则利用制度漏洞和审查不严,在不放款或虚假放款的前提下,将资金截留、挪用或循环制造账面“业绩”,以获取非法利益或粉饰财务报表。

二、真实案例:企业联手银行经理操纵空放贷款

1. 案件背景

2019 年,一家名为“天盛塑业有限公司”的中型民营企业在某城市商业银行以“技改项目资金需求”为名,向该行申请 1,200 万元贷款,用于扩建厂房和更新生产设备。按理说,此类贷款需经过严密的风险评估、抵押登记、资金审查和用途追踪流程。然而,审计人员在次年进行内部稽核时发现,该笔贷款存在异常:虽然所有贷款流程资料齐全,但公司账户并未收到对应金额,资产更新也无实质进展。

深入调查后发现,该企业负责人与该银行某信贷经理私下勾结,串通造假,以完成所谓的“贷款走账”。

2. 操作流程详解

以下是该笔空放贷款的操作流程:

  • 伪造借款资料:企业提交虚构的购设备合同、虚高的项目预算以及虚假供应商信息。

  • 内部人员配合审批:银行信贷经理主动引导资料准备,并在内部审批流程中提供“正面意见”,规避风险点,协助通过信贷审批。

  • 走账形式放款:银行审批通过后,将贷款资金划至企业账户,并在几分钟内通过预设路径立即回流到银行指定账户,由信贷经理控制。

  • 账面虚假还款:企业账户定期向银行还息甚至还本,但实为银行经理从挪用资金中“转账回收”,制造还款假象。

3. 后果与查处

此事件被稽核部门发现后,上报监管部门,随即对涉事银行分行和相关人员展开调查。最终,该信贷经理被认定涉嫌贷款诈骗、职务侵占,并被刑事立案;涉事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合同诈骗罪,企业也被列入失信黑名单。

三、贷款空放背后的动因分析

1. 利益驱动

银行信贷经理或高管群体在 KPI 压力下,有时为了完成贷款发放业绩或获取回扣,与企业勾结虚构贷款,获得非法利益。

2. 企业资金压力

部分企业经营困难,急需“账面融资”粉饰财报或腾挪资金,用于弥补现金流、兑付旧债,甚至“左手倒右手”掩盖资金黑洞。

3. 审核漏洞

部分金融机构在快速扩张期,对贷款审查流程设置不严,尤其在基层分支行,风险控制力度不足,为空放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
4. 法律意识淡薄

银行内部人员或企业法人,对空放风险与法律后果认知不足,存在侥幸心理,认为“只是走账不是真正犯罪”,导致铤而走险。

四、贷款空放的法律后果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》等法律法规,贷款空放可能涉及以下违法行为:

行为类型涉及罪名法律依据
虚构贷款合同合同诈骗罪刑法第224条
银行内部人员配合造假违法发放贷款罪、职务侵占罪刑法第168条、第271条
企业虚构项目骗取贷款罪、骗取国家资金罪刑法第193条
走账后资金截留洗钱罪、挪用资金罪刑法第191条、第272条
一旦查实,企业不仅将失去融资资格,还可能面临巨额罚款、企业法人及高管被判刑,严重者企业直接破产。

五、监管动向与防范机制

1. 银保监会监管趋严

近年来,银保监会通过“贷款资金闭环管理”、“放贷用途核验”、“大额信贷行为定期检查”等方式加强监管。

2023 年起,多个地方银保监局要求银行对贷款资金实行“专账管理”、“合同验真”,防止企业套现。

2. 金融科技介入稽核

大型银行已接入风控系统与大数据征信模型,对贷款审批实施自动监测,利用交易行为、账户资金流、发票验真等手段识别异常。

例如:工商银行某省分行已上线“放款路径图谱”系统,自动追踪贷款到账后 72 小时内的资金流动轨迹,若发现回流即触发风控预警。

3. 内部控制机制完善

越来越多银行建立独立的贷后审查团队,对重点客户、重点资金用途实施实地抽查与不定期对账,并加大对员工行为规范的培训与考核。

六、如何防范贷款空放风险?

对银行及金融机构:

  • 完善贷前尽调机制,增强对借款用途的真实性核验;

  • 加强贷款后资金流追踪,建设资金闭环平台;

  • 严格员工行为管理与回避制度,防范“内外勾结”;

  • 实施黑名单共享制度,防范“骗贷企业多地循环空放”。

对企业:

  • 明确法律风险,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虚假贷款行为;

  • 树立合规融资意识,不以“走账融资”作为缓解资金压力手段;

  • 建立内部财务合规机制,配合银行真实用途审查;

  • 抵制中介公司诱导参与“空放”、“贷后包装”等灰产操作。

七、结语

贷款空放不是简单的走账游戏,而是对金融秩序的挑战、对法律底线的践踏。它表面看似“没伤人、也没亏钱”,但背后却是监管缺失、道德沦丧和系统性风险的叠加。对于银行来说,空放意味着不良资产、信用风险、甚至刑事责任;而对企业而言,一步错,可能就是万丈深渊。

防范贷款空放,既需要银行内部风控建设的不断加强,也需要企业经营者牢固树立诚信与合规意识,更需要整个金融环境不断向阳光透明方向前行。



推荐资讯
复制成功
微信号: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我知道了!
微信号: 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