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
全国咨询热线:

切换城市

全部城市

联系我们

北京空放贷款

地址:

Q Q:

电话:

邮箱: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客户案例

正规平台也中招?揭秘空放贷款“借壳式”诈骗新套路

时间:2025-06-24 12:58:53 作者:小编 点击:

第一章:什么是“借壳空放”?

“借壳空放”是空放贷款的升级版,其关键点在于:

  1. 借助已有平台名义:如金融超市App、助贷机构官网、甚至“入驻”某些电商金融平台;

  2. 伪装为合作方或分销代理:以“帮平台筛选用户”的身份取得信任;

  3. 通过真实流程掩盖虚假环节:前期走真实审核,后期造假放款凭证。

与传统空放不同,借壳型骗局信息更真实、手段更隐蔽、骗术更精巧


第二章:真实案例还原:某金融App的“空放门”

背景

2024年,一位用户在某知名贷款超市App上提交贷款申请,很快被电话联系,说已经通过审批,“只需缴纳一笔‘渠道费用’即可秒到账”。

对方提供的名片上写着“平台合作方”,甚至还有该平台的工号和Logo,电话客服流程也很规范。最终,用户共转账五笔手续费,金额近万元,却始终没有收到贷款。

事后调查显示:

  • 这位“平台合作方”并非App官方人员,而是利用App推广机制注册的“渠道中介”;

  • 平台方未对中介行为设限,放任其自建“客服外包群”,造成管理真空;

  • 所有“放款截图”均为伪造,对账数据与平台完全不符。

此案暴露出:平台虽正规,但中介渠道失控时,极易被诈骗团伙利用。


第三章:平台被“借壳”的四种常见形式

1. 外包客服团队被入侵

平台方为节省成本,将客户审核/客服外包,结果第三方公司内部有人私自接触贷款人,伪造资料骗钱。

2. 利用推广返佣系统

某些贷款平台对“推广下单”有高额返佣机制,诈骗团伙注册渠道商账号,用虚假宣传快速引流,再设套诈骗。

3. 二次回访“冒充官方”

诈骗人员记录下用户手机号和申请时间,在用户申请后数小时内电话回访,自称“平台专员”,骗取费用。

4. 假冒App克隆或钓鱼页

黑产团队伪造与正规平台极其相似的App或落地页,将用户引流至“假平台”,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落入陷阱。


第四章:平台“失控”的深层原因分析

1. 渠道泛滥,准入门槛低

  • 某些平台为获取流量,无限开放“加盟”“渠道推广”接口;

  • 甚至未对合作方进行资质认证,导致鱼龙混杂。

2. 用户信任“平台光环”

  • 用户认为“在平台上申请”就是安全的;

  • 一旦接到平台名义的电话,放松警惕,容易转账。

3. 数据安全意识薄弱

  • 部分平台对用户数据加密保护不严;

  • 外泄的数据被用于精准诈骗,比如:“您是不是今天申请了××贷款”。

4. 法律责任界限模糊

  • 多数平台标注“我们只提供信息服务,贷款由第三方放款机构提供”,一旦出现诈骗,平台难被追责。


第五章:借壳式空放的核心诈骗流程

阶段操作内容
引流阶段通过正规平台、短视频推广、搜索广告等方式吸引目标人群
信任建立提供“审核通过”“官方客服”等信号增强信任
支付引导借口“开通贷款通道”“支付技术服务费”等理由要求转账
提供假凭证PS合同截图、虚拟放款界面、短信模拟器等手段掩盖真相
销号跑路一旦转账成功,立即注销账号、换绑微信、封号处理

这个流程虽类似传统空放,但“借壳”让受害人更难辨别真伪。


第六章:一线平台的自查与反制建议

平台应如何杜绝被借壳?

  1. 严控合作渠道资质

    • 所有代理商需实名+企业认证,后台展示真实经营主体。

  2. 客服外包全程录音并可追溯

    • 所有出/入电必须归档,关键节点绑定系统记录。

  3. 敏感词监测与拦截机制

    • 系统监测如“手续费”“激活金”等关键词出现频次。

  4. 联合警方建立诈骗追溯机制

    • 用户举报即启动调查流程,快速冻结可疑账户或绑定信息。

  5. App仿冒检测与下架申诉机制

    • 联合各大应用市场清除钓鱼App,启用反盗版水印。


第七章:用户层面的防范措施

如何识别“假客服”?

  • 是否只通过微信沟通?

  • 是否要求预付费用?

  • 是否提供平台以外的收款账户?

  • 是否急催操作?(如“限1小时内完成否则失效”)

一旦符合任一项,即有极大风险。

实用对策

  1. 仅信任App内客服,不跳转外部链接

  2. 所有转账保留凭证,并咨询银行或银保监官方热线

  3. 通过企查查、天眼查核实“合作方”真伪

  4. 安装反诈App,避免误点钓鱼链接


第八章:制度建设与监管趋势

2024年以来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加大了对“助贷平台”的监管:

  • 要求“明示合作机构清单”;

  • 严格“先放款后收费”原则;

  • 平台需承担“管理不善导致诈骗”的法律连带责任。

并鼓励地方政府建立“金融科技防骗示范点”,部分城市已将助贷平台纳入信用评级系统。


第九章:结语:防骗的关键是建立多方信任闭环

空放贷款的升级版 —— 借壳式诈骗,不仅给个人带来财产损失,也正侵蚀着金融科技的信任根基。

对平台来说,不能因“不是我放款的”就一推了之;对用户来说,也不能因“看起来像正规的”就掉以轻心。

构建一个健康的贷款环境,必须靠平台、监管者、用户三方协同。每一次举报、每一个安全警惕,都是对骗局最有力的回击。



推荐资讯
复制成功
微信号: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我知道了!
微信号: 添加微信